欢迎访问-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喜迎校庆60周年:外国语学院举办“外语学术沙龙”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8-10-30

    为了体现我校“学术校庆”的精神,营造科研学术氛围,推动我院的科研工作,服务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外国语学院于1026日(周五)下午在综合楼712举办了“外语学术沙龙”。本次沙龙邀请上外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所长、比较文学暨翻译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比较文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谢天振教授主讲,主题是“今天,让我们重新认识翻译”。外国语学院刘亚龙副院长主持,蒋澄生院长、对翻译研究感兴趣的教师以及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等参加了本次学术沙龙。

    谢教授的演讲紧紧围绕“翻译的定义”展开。他以“重新认识翻译”为主线,共讨论了三个问题:第一,当代翻译实践的主要特点和“重新认识翻译”的现实必要性;第二,传统翻译定义的局限和“重新认识翻译”的理论必要性;第三,重新定义翻译时需考虑的潜在新维度。

    谢教授指出,当代翻译实践对翻译研究者和实践者提出了“重新认识翻译”的新要求。当代科技迅猛发展并渗透到翻译领域,使翻译出现了许多新手段、新方式,呈现出新的面貌;同时,文化外译命题在多国提出,改变了过去以“外语译入母语”为主要方向的局面,使译者肩负新的跨文化使命。这些新面貌、新局面、新使命呼唤翻译研究者和实践者摆脱传统翻译观念的束缚。谢教授认为,传统翻译观念把“忠实”视为翻译的界定性特征,这种观念其实是人类翻译史上第一阶段翻译实践(宗教翻译)和第二阶段翻译实践(文学翻译)的产物,不能充分反映和完全适用于当前第三阶段的翻译实践(实用文本翻译),翻译研究者和实践者有必要与时俱进,摆脱以“忠实”为最高准绳的枷锁,重新认识翻译的内涵和外延,提出符合当代翻译实践要求的新观念、新定义,为当代翻译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指导,赋予译者更大空间,促进跨文化交流。他特别援举并重新阐释了我国现代翻译史上的Milky Way(牛奶路/银河)案例,指出过分强调忠实反而不利于跨越文化障碍,不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最后,谢教授呼吁,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和技术条件,翻译研究要对翻译进行新的定位和定义,锁定“跨越障碍”这一中心任务,特别注意翻译的新形态、新对象、新手段、新本质、新目标,特别注意翻译的职业性、专业性、文化性等维度。

    谢教授的演讲以例带论,由浅到深,层层推进,令在座师生深受启发。不少老师和同学向谢教授请益,谢教授均予详细解答。沙龙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时间远超原计划。

    最后,蒋澄生院长进行总结发言。他说,翻译必须与时俱进,无论是翻译工具的改进、翻译技术的革命,还是翻译模式的更新,都必须有清楚的了解;翻译不能仅仅视为纯粹的语言转换活动,而是要考虑文化意象,要从比较文学的视角去研究。他希望同学们不要浪费了三年所学的专业,不要怕吃苦,也不要急功近利,要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打好专业基础,热爱翻译工作,在专业上做到卓越,在职业上做到优秀,将来为社会服务。

    据悉,蒋院长在讲座之前就硕士点的建设向谢教授进行了咨询。在讲座结束时,再次对谢教授一直关心外国语学院学科建设和发展表示衷心感谢。

    /彭勇穗 /林冰花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邮编:51000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08833号